首页 >> 心理辅导 >> 心理知识 >> 详细内容
 
心理知识 >> 正文
进门槛效应
日期:2016-05-27 17:53:17  发布人:246810  浏览量:121

心理引言:“进门槛效应”启示我们,应当采用因材施教,循序渐进的方法,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加以分析、考虑,不能一下子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,否则会欲速不达,事倍功半。  

 

1975年,心理学家D·H·查尔迪尼做了一个实验:他代替慈善机构进行募捐,对一些人提出募捐时附加了一句话,“哪怕一分钱也好”;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说这句话。结果前者的募捐比后者多两倍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向人们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时,人们很难拒绝,否则太不通人性,为了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,就容易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。这就是进门槛效应。

“进门槛效应”启示我们,应当采用因材施教,循序渐进的方法,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加以分析、考虑,不能一下子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,否则会欲速不达,事倍功半。

研究者认为,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个人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,但一个人若是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,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;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,便会产生自己以行动来符合所被要求的各种知觉或态度。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,自己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,而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会支使他继续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,并使态度的改变成为持续的过程。运用这个方法来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要求的现象,心理学上叫做“进门槛技术”。

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这样的技巧来与人们进行沟通,就可能更易于得到对方的配合与支持。比如:交警在执勤时,发现有人违章驾驶,截停违章司机后用严厉的言语训斥他,或粗暴地责令其交出驾驶执照以登记罚款,这样的态度很容易造成司机心理上的抵触,从而人为地增加了工作的难度。这时,不妨考虑根据“进门槛效应”的原则,换一种沟通方式与司机进行交流。这里提供一种思路供参考:如截停当事人后,首先微笑并敬礼示意,再对他进行简短的交通安全常识宣传,然后指出其属于哪一种违章,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,尽量从当事人自身安全的角度来劝说,使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错。

最好还能配合使用小的宣传彩页或安全常识小卡片,让市民清楚知道自己违反了哪一条驾驶规则,设计一套“友情提示卡通图案”让他从所犯错误的“肇事者”卡通系列贴纸里选取相应的那种贴在方向盘上,以便在以后的驾驶中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违反交通规则。这样的方法既能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,又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比较良好的警民关系。即使必须采取罚款等措施的,经过这样的铺垫,也有利于使对方心悦诚服,采取主动配合的态度。

其实“进门槛效应”也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得到运用,这需要我们慢慢去摸索和体验。可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使用,让他人从心底里愿意接受你提出的观点。在实际生活里灵活地用好这个心理学小原理,经由沟通交往的过程,一步步地迈进他人的“心田”,给对方留下亲切友好的印象。

核发:246810 点击数:121收藏本页
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